进入11月上旬,在持续晴好天气的催动下,2023产季中晚稻收割进度明显提速。延迟了近一个月的中晚籼稻目前整体收割进度进入下半场,粳稻和粳糯稻也进入了全面收割期。
从产情角度来看,苏皖区域乃至全国范围,虽然近期收割的部分迟熟中晚籼稻出米率有所下降,粳稻播种面积有小幅度的下降,粳糯稻播种面积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出米率同样受持续阴雨低温天气影响有所下降,但无论是那个品种,品质都较2022产季乃至常年有较大的提升,因此从有效供给的角度来说,2023产季中晚稻从整体来看依然是属于丰产格局。
而随着有效供给的不断提升,之前持续高位的中晚稻市场价格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合对未来需求的展望,中晚稻市场下行趋势得以确立。如没有大的刺激方式催动,2023产季中晚稻总体来说缺乏大的市场机会,但部分细分品种如有砸坑的机会,倒也可以形成机遇。
首先,最先登场也最为坚强的中晚籼稻购销开始活跃,之前底气比较充足的主产区政策性储备采购成交率也有了较大的提升,且开始出现了难得的成交折价。这也就意味着从市场面来说,购销双方对市场价格基本达成平衡点,而有效供给的增加却并没有引发大规模的惜售和渠道库存建仓行为出现。那么即便是有小幅度的增储利好,但随着政策性储备采(收)购进入下半场和尾声,那部分不受大米加工企业待见的出米率下降的中晚籼稻市场价格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也将成为定局。
粳稻方面,虽然说无论是大东北还是南方2023产季播种面积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即便是在政策性粳稻储备采(收)购全面开展的强支撑下,却并没有止住新作上市后的市场压力。
从以上两张南京国家粮食交易中心的2023新季政策性粳稻采购成交统计表上,我们可以明确地看到:在采购规模持续提升的同时,成交率却是持续放大的,成交均价也是同比持续下行的。这意味着粳稻市场主体经过短暂的抵触或是抗拒后,还是选择了顺应下行趋势。对照之前笔者做的政策性粳稻销售统计表,市场价格下跌的幅度还是较大的。当前苏皖区域基层收购点粳稻毛粮收购价基本低于2800元/吨,收购主体心态总体比较悲观,但需要提醒的是,大东北粳稻在经过品种升级后,普通品种播种面积及总产量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目前基层粮点收购价和苏皖区域是基本持平的,因此对于苏皖区域粳稻来说,接下来触底反弹也是可以预见的。
对于2023产季粳糯稻来说,无论是东北还是苏皖区域,播种面积增幅明显,总产量也确定会有大的提升,市场价格也高位跌落,渠道库存建仓意愿比较强烈,当前基层烘干企业和贸易商收购价已有所反弹,虽然说商品弹性属性较好,但后市依然要考虑需求能否有提升的可能。